花了十三个小时,总算是把『白夜行』看完了。这是一个好故事,东野圭吾对于故事整体架构的把控还是很到位的,前面出现的伏笔,后面都能遥相呼应。虽然作为一个悬疑故事,这一点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作者能够将其构造的如此完整,足见其功力。因此,即便我觉着某些情节设定上有 bug,这仍然是一部不错的小说。
但是,我要说的显然不是这个。事实上,在看这本书之前,微信读书就一直给我的 Timeline 上推这个书的书评,因此某种程度上讲,正是因为看了这些书评,我才打算看这本书。而这些书评都是怎么讲的呢?“男女主身世凄苦,可惜可怜,却又互相依偎,彼此照亮,所以又可敬可佩,感天动地”。呵呵,看完全书之后,我只想问一句:你何来的感动?何来的同情?何来的谅解?这是高中政治课本吗?你要这样表现自己的辩证法学的是多么让老师心花怒放?
做人做事,是非曲直,善恶黑白,本不是什么难以分辨的事,从来不存在什么换个角度看问题,恶就变得可以理解,变得值得同情,甚至还会让人感动。因为你受了伤害,所以你伤害别人就应该被谅解,应该被人同情。这是什么道理?整本书,越往后面看,我愈发觉着这同情心是多么可怜、可笑、可憎。
世界上每天都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发生,然而它本身却本不复杂,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这个世界就从每个人都愿意表达自己,变成了轻易就被别人左右思想了。遇事急着看别人的看法,知乎上到处都是『怎样看待 xxx』,仿佛知道了别人怎样看待之后,自己就可以有更正确的三观一样。一直在等别人的看法的人,往往就像墙头草,没有主见,没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一篇文章,甚至是一句话,就可以让他的想法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曾经罗玉凤之所以会被洗白,成为励志努力的代言人,也是拜这类人所赐吧,而他们最终又会大义凛然地痛斥剧情反转。
不论何时,都请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被一段话,一篇文章,一本书左右了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