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期待

五一回家,我办了婚礼。其实对于来说,这个仪式有没有倒并没有什么所谓,不过这总归是家里人的一桩心愿,了却了这桩心愿,以后的事才能真正集中精力去做其他的事情嘛。

农村办婚礼,总是会有这样那样的习俗。不过基本上也都是家里人在忙,我自己除了当天和前一天,其他时候倒真没觉着累。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平常我不在家,也都见不着,甚至很多都已经生疏了,不记得名字和关系了,也都来帮忙了。中国人讲究人情关系,在大城市里,可能这人情关系总少不了蝇营狗苟,而在农村老家里,虽然也会有这样那样的市井甚至低俗小气,但总的来说,更多时候还是温情多一些,尤其是在邻里遇到红白事的时候。

因为我们是过年的时候就定了要在五一办喜事,那会儿,就有不少或亲或不亲的乡里乡亲们给我家里送钱,毕竟娶媳妇儿要花不少钱嘛。听我爸妈讲,我的一位爷爷家里年轻人都不在家,也好久没回来过了,他平时只靠扫大街度日,一个月只有四五百块的工资,可还是给我们送过来1000块钱。还有另一位奶奶,也是孩子都不在家,平时和老伴儿过日子,以前老伴儿没生病的时候还可以出去打工,她负责家里的田地,老伴儿现在瘫痪在床,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没了,她只好捡破烂挣钱,即便如此,还是给送来了50块钱礼金。

按照习俗,婚礼的前一天中午,在院子里摆一个大猪头,作为新郎,要行三跪九叩之礼,算是拜天;晚上,给祖先灵位前摆上火盆,要上香,敬酒,同样也有三跪九叩,这是拜祖先。作为传统,它看上去确实不合时宜,甚至是落后,然而对于家里人,这样的仪式既是对过去的几十年的情感的片刻升华,又包涵了对未来可能会有的各种状况的祝福。礼毕的时候,司仪让我分别跟爸妈拥抱,我妈瞬间就哭了,拥抱完毕,我一扭头,发现二姑已成为泪人儿。不管在外面多么风光落魄,家人永远都在。

婚礼当天,很开心还有几个朋友也到场了,他们都是从远方特意赶回来,只为这一天,还有个朋友作为来宾代表上台致辞,多年以来,身边的人形形色色,来来往往,能说的上心里话,放心地把自己全部交出去的始终就这么几个。在这样的日子里,那些相濡以沫的回忆更加弥足珍贵。未来的某些日子里,他们也都会有自己的家庭,我也会揣着同样的心情去参加他们的婚礼。这就是朋友啊。

还是习俗,我要带着她要在一个台子上,对所有的长辈们叩首认亲,认亲完毕,整个仪式就基本完成了。最后,需要向所有的来宾敬酒。这样,整个婚礼就完了。我跟媳妇儿在一块儿快五年了,认识快八年了,都是初恋,走到现在说简单也不简单。在一起之前,彼此眼里都只有优秀,在一块儿的日子里,相互嫌弃直到成为夫妻。一起走过的日子,真正回忆起来,全都是点滴琐碎,当初掀起的心绪波澜,如今看来都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情,想要为这个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结合找到一个值得大书特书的标志性事件,却发现怎么也找不到。原来我们是在一起平淡了这么长时间,如此理所当然就完成了彼此的身份转变。

农村里的生活挺简单的,能好好活着,家里人没病没灾就好。平时闲了就聚个摊儿打扑克聊天,有富余的钱可以偶尔下一次管子,看着孩子们成家立业、传宗接代,老了可以抱着孙子孙女逗乐,这就是他们对生活所有的期待。这在城里人看来可能太平淡乏味,即便是我,回到家里一天没有 WiFi ,也会感觉到浑身不自在,而在家里人看来,生活本来就应该如此。习惯了在大城市里的快节奏,跟媳妇俩人每天只有晚上能见到面,一起吃饭,有时候可能会因为加班,一整天也说不上一句话,这样的日子,没人会不觉着累。一回到老家,就可以跟家人坐在一起,一天三顿饭都在一起吃。这种温馨,一年里也没几天,因此每次都显得那么珍贵,而这也是我对生活所有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