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年

最近一直在看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一个香港剧集『天地男儿』,很经典的一个港剧。一共六十五集,之前一直强迫自己不要去看结尾,虽然真的很想很想非常想知道结局,但是又害怕错过中间精彩的剧情。那天晚上十一点多的时候,看到了五十八集了,实在忍不了了,这罗嘉良演的徐家立简直坏透了,彼时对这部剧最大的期待就是想看看这家伙怎么死的!熬到现在专门看了结尾,虽然觉得他死的太过容易,不是很过瘾,但是看到其他人还算圆满的结局,也就淡化了之前对徐家立的死的期待。多希望电视剧只有二十集啊,那时候的家立还是个好人……剧集里伍咏薇演的罗慧芳,真希望自己能有这样的老婆啊,有点后悔去查她的资料和图片,就让她的形象定格在电视剧里多好。more

另外一部剧,跟这部一样,同样出自戚其义之手,更加家喻户晓,叫『创世纪』,罗嘉良演了好人。提起『创世纪』,我就又开始怀旧了。其实,不只是我,这应该是当年我们313宿舍集体的回忆。当年,我们宿舍晚上睡觉前的必备活动项目就是聊电视剧剧情。那时候我们整个学校都是封闭式管理,全体都要住校,一层楼一个公共的卫生间,宿舍里只有早上、中午和晚上开门。晚上下自习九点多,洗刷完毕躺床上就开始海侃。几年时间,聊得最多的就是『创世纪』和『流金岁月』。反倒是上了大学之后,大家都有了电脑,晚上有的上网聊妹子,有的打游戏,有的上自习到很晚,有的早早就睡觉了,再也没有高中时候那简陋的条件下的热闹情境。如今毕业了,自己在外面租房住,一个人的屋子,就愈发地怀念已经逝去的那些年。

上个月的24号,我回家参加了当时一位室友(也是我兄弟)的婚礼,回去后才发现没去几个朋友,大家不是在外面上学就是上班,都很忙,时间排不开,我一个人捎了八个人的红包。在去他家的前一天晚上,我发了一条状态:“小伙伴们,在明天温暖的日光里,我会带着你们的心意,去看我们共同的,十七岁那年的雨季。”结果钓上来好多以前默默潜水的家伙,哈哈!其实我也是请了三天假,加上两天周末,五天时间专门为回去参加他的婚礼。看着兄弟脸上洋溢着的幸福,心中由衷地感到高兴。脑海里不断地闪现那些年的点点滴滴,不管是相互扶持,还是冲突矛盾,现在都成了兄弟之间共同的美好回忆。

前些日子,和菜头在微信上发了一篇文章人过三十交友难。这么伤感的一个题目,这篇文章却以一个理性到近乎毫无感情和残忍的方式平述出来,三十岁,真的好可怕。文章最后做了一个总结:

###30岁后,人们为何很难结交亲密朋友?

1)你开始觉得人生有限,不能过多用在与陌生人交流;

2)结交好友的三个外部条件很难满足:

近距离接触、反复见面、计划外的互动;

3)社会地位和收入差异;

4)对方配偶的介入;

5)子女限制了你的社交圈;

6)你对好友的标准比年轻时严格得多。

那些年的美好与不美好,终究成了让人无法忘怀,想起来总会微笑甚至伤感的回忆。三十岁,一个说近不近,说远真的不远的时候,该珍惜现在拥有的一切了。趁着现在还拥有,朋友们,多见见面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