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来无事,说说这些年我看的书吧

有空就写,不定期更新。

1、《白鹿原》作者:陈忠实

《白鹿原》全书两大主角白嘉轩和鹿子霖,围绕两个人及其后几代人的斗争,向世人展示了一副波澜壮阔的家族斗争。整体上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蕴含着深沉的民族内涵。该书获得了第四届矛盾文学奖。开篇第一局“白嘉轩后来引以为豪壮的是一生里娶过七房女人。”有多少人是被这第一句吸引的,我不知道,可是当年我的语文老师对这个开头的喜爱简直是到了膜拜的程度。看完全书,总觉得整个身体都充满了一种沉郁的气息。作为我个人来讲,书中最后关于鹿子霖的描述我不太喜欢。

2、《白门柳》作者:刘斯奋

同样是获得了第四届矛盾文学奖的作品,不过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由于我对历史的偏爱,我更喜欢《白门柳》。“白门柳”这个书名其实包含了书中一个主人公:柳如是。与《白鹿原》同样富于深沉的历史厚重感,可是与《白鹿原》的沉郁不同,《白门柳》多了一种磅礴和悲壮。我最喜欢的人物是黄宗羲,最欣赏的人物是柳如是和董小宛,最鄙视的人物是冒襄。最让人热血沸腾一个桥段是复社诸人船上唱戏大骂魏阉余孽阮大铖,最让人觉得悲凉的是柳如是最后被逼自尽。看完全书,心里就一个字:痛!

3、《晚清风云》作者:果迟

似乎我对一些让人不愿记起的历史更感兴趣,从南明小朝廷那看似可笑的无力抵抗,到清末列强对泱泱中华的肆意蹂躏,每一次看这样的历史,我的心都在滴血,可是总忍不住想要了解更多。全书分为三个部分:《英伦涅盘》《西省战记》《甲午祭坛》。一直以为郭嵩焘本人并不如众多史学家所说的那样的悲剧,至少他尽力向西方展示了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的风采;“国不可一日无湖南,湖南不可一日无左宗棠”左宗棠是整个大清王朝我最佩服的一个人,以一己之力挽救了整个大清王朝;邓世昌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了,好男儿战死沙场固然是是一种光荣,然而面对已经病入膏肓的大清王朝,邓的死谁又能说不是一种无奈呢?

4、《李自成》作者:姚雪垠

我的观点和众多小说评论家一样,《李自成》一共五卷,十三本,作为从文学角度欣赏作品的读者,可以只看第一卷,作为一个纯粹的小说爱好者,全书读读也无妨,只是这套书实在太长了,我看了一个多月。所谓“创业不易,守业更难”,闯王的悲剧自古以来已有太多的人在讨论,我也不过多描述。我只从个人喜好上说一下我的看法:其实刘宗敏打仗一点也不厉害,靠的只是裙带关系;牛金星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马屁精;《李自成》第一猛将是“一只虎”李过,第一良将是田见秀;最痛心的人是李岩;最深明大义的是伙夫王长顺;最不值的人是小将罗虎。

5、《张居正大传》作者:朱东润

最开始看到这本书的书名,还以为是当代某个不知名教授心血来潮之作,一看作者:朱东润!一下勾起了我兴趣。作为一般人,读史肯定就是以正史为准,有关张居正的事迹都要参照《明史》,朱先生不愧是大家,绝不迷信所谓的正史,各种考证,有理有据,不由你不信,起严谨的治学态度着实值得人学习。就本书来说,记录的是大明最惊心动魄,也最精彩纷呈的一段历史。对于我们读者,看此书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故事,还有些许励志的意味,当然最大的价值在于其学术研究价值,是“20世纪四大传记”之一。读这本书,你会了解一个不一样却又更加真实的张居正。

6、《东周列国志》作者:冯梦龙

这是古今中外时间跨越最长,人物最多的一部小说。整体上看,似乎整本书没有一个主题,同样是历史演义,它不像《三国演义》那样具有明显的个人色彩,书中也没有任何一个人物可以作主人公,更像是一部编年体的历史故事集。冯梦龙的确是一位讲故事高手,书中有数不清的典故,绝对会让读者尤其是对东周春秋战国这段历史不甚熟悉的人眼前一亮。冯梦龙不仅是将股市高手,还是大文学家,因此在《东周列国志》里,每一算不上主角的人物形象都特别的鲜活,个性鲜明,书中也有数不清的诗词。总之,这是一部很好的历史普及读物。

7、《血色浪漫》作者:都梁

电视剧很精彩,可是我想说原作比电视剧更精彩!钟跃民是一个理想产物,有多少人都希望能像钟跃民那样过活?可事实是钟跃民在现如今的年代根本没法过活,无数的人都在说:我喜欢在路上的感觉,可是又有谁能像钟跃民那样一直都在路上。莫说我们生活中的种种无奈,在时代的洪流中,每个人都只是无限渺小的一滴水,有多少滴水能不随波逐流?做不了钟跃民,谁又能说袁军、郑桐不是在路上,每一个为了理想和生活拼搏的人都值得尊重。这本书同样带给我们一个严肃的问题,面对着纯真而激越的青春,我们该怎么办?

8、《小王子》作者:安东尼·德·圣-埃克苏佩里

全球销量仅次于《圣经》,这是一本写给大人的童话,世界上最忧伤的故事。眼睛是什么也看不见的。应该用心去寻找。不必不承认,大人们永远不会理解,即使理解,即使为小王子所感动,可小王子永远只能作为自己尚存一息纯真所仅有的证物,说到底只是工具而已。时光流逝,童年远去,我们渐渐长大,岁月带走了许许多多的记忆,也消蚀了心底曾经拥有的那份童稚的纯真。无论那个时间,无论哪个空间,无限次的循环,无数次的悲哀。。。

9、《妞妞》作者:周国平

《妞妞》所记述的是真实的故事,周国平难得一见的叙事性作品。不仅是作者本人的血泪之作,相信每一位《妞妞》的读者,都会为这可爱的小生命因为这人为地原因所遭受的痛苦而痛心。面对一个无辜的生命,那些所谓的白衣天使怎么能忍心做出那样残忍的事情?他们简直是恶魔!我向来不愿也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我伟大祖国的各种制度,无论是作品中的医疗方面,还是如今众多国人都在声嘶力竭所呐喊的其他方面,可是一幕幕悲剧的上演,又让人觉得是那样的无可奈何。而这残忍的悲剧又让作者一家那么地震撼人心的亲情显得那么地无力。什么时候这种悲剧才能彻底消失?

10、《山楂树之恋》作者:艾米

这是一个让人欲罢不能的故事。谁没有纯情过,这样的故事最容易让人怀旧,最能让人勾起对过去那某一段唏嘘不已的经历的回忆;人心都是柔软的,这怎么看也不像是喜剧的故事,带给人的感动也许远远不如作品当中主人公以及千千万万的读者内心那深深地遗憾,不只为作品里的人物,更为自己。许多人把这种遗憾归咎于那个不愿让人记起的年代,在我看来,无论什么样的年代都少不了这样的遗憾。真正的好作品不仅能引起人的共鸣,也会让人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希望这种感动再也不要有。

11、《士兵突击》作者:兰晓龙

许三多这样说自己:“二十一岁他失去了班长,可学会了自立。二十二岁他没了七连,可懂得了荣誉。二十三岁他和从前断掉了联系,可得到了现在。”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不由自主会想,21岁、22岁、23岁我得到了什么?失去的太多,我已无颜去想自己失去了什么。成才说的没错,许三多不是笑柄,如果他是笑柄,那我们就是连他也不如的笑柄。不抛弃,不放弃,每次想到这组词语,心里总会微微一颤,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羞愧。我们在感叹许三多的努力与坚持的时候,自己却一直在抛弃和放弃。也许某一天,我们看到“不抛弃,不放弃”的时候,连一点感觉都不会有了。但愿永远不要有这一天··

12、《亮剑》作者:都梁

这是都梁的处女作,话说一开始听说都梁是一位商人,我真的是很难想象。“面对强大的对手,明知不敌,也要毅然亮剑,即使倒下,也要成为一座山,一道岭!”七个字:“狭路相逢勇者胜”,这就是亮剑的主旨。相对这些,对我触动比较大的就是,拥有舍我其谁的霸气的李云龙同时兼具出身草莽的匪气,强烈的真实感让人倍感亲切。李云龙与楚云飞的惺惺相惜,与赵刚的相濡以沫,着实令我感动。小说的结尾恐怕也凝聚了都梁先生许多不愿记起的回忆,电视剧里有意回避了这些,什么时候我们能真正正视那段历史

13、《海上钢琴师》作者:阿利桑德罗.巴里科

一九零零终其一生都没有下船,唯一让他有所触动的一次是对爱情的渴望。一九零零既犹豫又决绝地抛下礼貌那一刻,惹得多少人心碎啊?对于一九零零的结局,很难用简单的“喜剧”或是“悲剧”这样的词形容。对于众多珍稀他那无与伦比的才华,而又不能真正能洞察一九零零内心深处的人来说,这确实是一个悲剧;然而对于他自身,与其面对一个纷繁复杂,陌生地让人害怕的世界来说,也许死亡时最好的归宿。这个世界的悲哀在于,我们绝大多数人包括他所爱的那个女孩儿都属于前者

14、《围城》作者:钱钟书

几乎所有的读者看了这本书,都忘不了唐晓芙这个人物,几乎没怎么出场,可是却成了所有男性的梦中情人。在那样的年代,她仿佛一个异类,看到有关她的文字,总让人内心有种说不出的熨帖。“城里的人想出去,城外的人想进去。”相对于全书其他人物来说,方鸿渐也还算是一个不错的人,尽管他有点纨绔子弟的浮夸,做事又优柔寡断,然而生于那个年代,他又何尝不是内心在挣扎。孙柔嘉城府挺深,工于心计,同样是当时的社会所迫。读到最后,内心会有一种强烈的共鸣,觉得很压抑。围城,我们又何尝不是生活在围城中呢

最后祝所有人中秋节快乐

PS:下面是一位朋友写的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的读后感言,写的非常好,比我那肤浅的介绍强多了,膜拜一下。也贴在这里吧

《平凡的世界》丝毫没有回避个人理想和现实世界的冲突。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孙玉亭和孙少平两人来谈谈理想和现实。孙玉亭的人生无疑是经历了极大波折的。一个人经历了从生产合作社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而且他的身份是村支部干部,这其中内心的激荡肯定是翻天覆地的。小说很努力地刻画了孙少亭在社会体质变革时的内心冲突,可以说激荡的几乎沸腾。物质和精神到底谁先存在,这是哲学家讨论的问题。但在孙玉亭的心里,只要是毛主席布置下来的任务,只要是上级提出的口号,那就一定是真理。从文革中的混乱到最后有些”资本主义倾向”的联产承包责任制,他这个党性纯正的人真受不了了。最后,到每家每户都在搞着自己的小生产时,他也没办法了。他那思想很积极的妻子也忍不住要”回头”了。毕竟,理想再崇高,思想再积极,也要先能吃饱肚子。终于,看着别人都能致富脱贫了,他们也不得不顺大流,尽管心里有很多迟疑,内心有许多不情愿

孙少平的理想应该是通过知识,为自己和家人争取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他的境界很高,他和晓霞的交流,也是高于物质的精神对话。少平的理想也是经历了现实的洗礼,也失去了开始的那份热情。不过,因为他的乐观态度,即使下煤矿去淘煤,他依然能积极的生活。他迷茫,他经历了思想的冲突,他得抉择,现实的一切都让他重新认识自己,重新审视自己的理想。后来,他能心平气和地退学,又能心安理得地下煤矿,这都得益于他强大的精神。有句话说的好,只有强大的内心能让我们屹立不倒!面对磨难,我们可爱的少平用他的那份乐观对待生活,他的选择可能不是完全准确,但他是忠于内心的,所以,他是幸福的。他的理想因为现实变得无奈,渺小,但他能够经历磨难的力量,他强大精神的来源,依然是他纯真的理想

平凡的世界,平凡的人生。能让我们心安理得地活在这个世界上,而又无愧于内心的,只有理想。理想是苍白乏力的,但因为我们的追求和现实的考研,它变得灿烂而多彩。我们用心去发现这个平凡的世界,去寻找和感受平凡的爱情,平凡的亲情,去用心体验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激荡。我本平凡,但要获得强大

再次感谢路遥先生给我们风险的这样一部精品,我们选择他,依然是选择了他所认可的思想。从他的小说中,我们也能发掘他的理想,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