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侠中的情感世界

金庸说过,武侠的重点不在“武”,而在“侠”。作为一名骨灰级武侠迷,我个人对武侠的理解是:一切都在围绕“侠”字做文章,武侠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不在于某某人都多么高深的武功,某某章回有多么炫目的武打,而在于武和侠包装下的百转千回的情感世界。所谓“侠骨柔情”,一个人之所以能被称为侠,正是因为他有情。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血雨腥风,有血雨腥风的地方就有传奇故事,有传奇故事的地方就有可歌可泣的人生。武侠讲的就是在一个叫江湖的地方,出现的可歌可泣的人生。

《神雕侠侣》是一曲荡气回肠的爱情赞歌,《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为国为民的爱国情怀,《天龙八部》是一篇大开大阖的英雄传奇,《笑傲江湖》是一种脱离凡尘的超脱,《连城诀》则无情地鞭挞了丑恶的人性,又有几人能做到如《倚天屠龙记》里那般不爱江山爱没人,《鹿鼎记》更多地寄托了芸芸众生的美好愿望···所有这一切都逃不离一个“情”字。

其实金庸最擅长写的还是爱情,尤其是为当世所不容的爱情,在其笔下往往能绽放出异样的光芒。郭靖和黄蓉、杨过和小龙女、张无忌和赵敏、令狐冲和任盈盈、胡斐和袁紫衣、苗若兰···全都为当世所不容,有的是因为正邪不两力,有的是因为违背了封建礼教,有的则受到了上代人的恩恩怨怨的影响。也正因为如此,武侠小说中的爱情就不仅仅只是单纯地下里巴人的干瘪爱情,其散发的人性光芒更让人动容。

古龙其本身就是友情最好的注脚。“写朋友的两肋插刀,写朋友的蹈火赴汤,写朋友的万死不辞,写朋友的皇天后土”,仅这几句话,足以让人热血沸腾。从郭嵩阳与李寻欢惺惺相惜,到王东与郭大路的终极信任,从老皮为小马作出的一生中惟一一次牺牲,到叶开与傅红雪之间那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关系···这就是友情。在《七种武器·拳头》里朱云下了这样的结论:现在我才知道,无论多么高深的武功,也比不上真正的友情。

“陌上发花,可以缓缓醉矣?且把浮名,换作浅斟低唱?”这是古龙书房的一副对联。《边城浪子》里有这样一段非常出名的话:“天上地下,从来也没有人知道他的飞刀在哪里,也没有人知道是怎么发出来的。刀未出手前,谁也想像不到它的速度和力量。……天上地下,你绝对找不到任何人能代替它。若不能了解他那种伟大精神,就绝不能发出那种足以惊天动地的刀!飞刀!飞刀还未在手,可是刀的精神已在!那并不是杀气,但却比杀气更令人胆怯!”快意恩仇,多么豪迈的字眼,尽管在现在的社会,这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但是又有多少人把这四个字作为毕生的理想。这也绝不是根据自己的喜好爱恨决定别人的生死,而是更高层次的博爱的体现。

一句话:超越于情节之上的,武侠小说写的是人性。